吃货也得讲技术,为什么泡久了的河粉、木耳易中毒?
每年夏天都免不了食物中毒的新闻,除了吃毒蘑菇导致中毒,还有因为吃隔夜河粉/米粉导致中毒。毒蘑菇顾名思义本身就是有毒,隔夜的河粉、米粉和久泡的木耳,为什么也容易中毒呢?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。
01
微生物污染:椰毒假单胞菌
发酵食品容易受微生物污染
在生活环境中,微生物其实无所不在,暴露在适当的温度湿度下,食物就会发酵。
泡发的米粉河粉木耳,可能会发酵
有时这个结果是好的,比如6000年前,大麦面包的发酵让苏美尔人学会了制作啤酒,有时这个结果是糟糕的,比如隔夜的河粉、米粉和久泡的木耳,就是因为发酵而变成有毒,而罪魁祸首就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。
电子显微镜下的椰毒假单胞菌
椰毒假单胞菌名字可能有点拗口,“椰毒”是因为这个细菌最初是印尼在椰子肉发酵食品中发现的,而在国内同样在酵米面中发现了这种细菌,故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,野生的鲜黑木耳/银耳、生湿的河粉等米面制品,都容易被这种菌污染。
02
毒性原理:两种毒性产物
米酵菌酸(BA)毒性原理,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 2017
椰毒假单胞菌本身可以被烹饪的高温杀死,但其产生的毒素比较耐高温,因此即便经过加热,吃了还是会中毒。
03
如何检测椰毒假单胞菌
国标检测方法:培养观察试毒
按国标GB 4789.29-2020,椰毒假单胞菌可以分为6步,首先是检样,使用增菌液培养,再分离接种到mPDA或者PCFA平板,然后使用革兰氏染色结合氧化酶试验初筛,再接种到PDA平板,进行生化实验或者毒性实验,最后输出结果报告。
显微镜下革兰氏染色的椰毒假单胞菌
椰毒假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、氧化酶阳性的细菌,在生物显微镜ML31显微镜镜检下呈现为粉红色到红色的短杆状。
相差观察下的椰毒假单胞菌
使用相差配置的ML31生物显微镜,可以不经染色直接观察椰毒假单胞菌,但大部分实验室都不会有100X的相衬显微镜,且相衬观察形态难以准确区分细菌,因为实际意义不大。
荧光染色的椰毒假单胞菌(绿)
在微生物研究中,可以使用MF31等荧光生物显微镜,搭配CY3等荧光染料,对椰毒假单胞菌进行特异性荧光标记,以示踪其分布和变化。目前市面有基于荧光扩增的快速测试盒,相比培养法更快,但成本较高,因此没有得到很广泛的使用。
荧光显微镜MF31
综上,隔夜的河粉、米粉和久泡的木耳有毒是因为椰毒假单胞菌,其检测目前还存在时间成本和物料成本上的限制,等培养和观察都做完,可能都已经吃完并且毒性发作完了,因此我们能做的不是用显微镜等手段检测有没有椰毒假单胞菌,而是默认隔夜的河粉、米粉和久泡的木耳有椰毒假单胞菌,不要去食用。